13
2022
-
09
善 | 一念为善,吉神随之
所属分类:
【概要描述】人生八德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”,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德育的全部精髓,为历代儒客尊崇。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经常使用“孝悌忠信”一词来作为“善”的具体内容。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忠于君主,取信于朋友,皆是古时做人的基本道德。
《易传·文言传·坤文言》有云: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修善的人家,必然有多的吉庆,而作恶的人家,则多祸殃。
那么,什么是“善”呢?
人生八德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”,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德育的全部精髓,为历代儒客尊崇。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经常使用“孝悌忠信”一词来作为“善”的具体内容。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忠于君主,取信于朋友,皆是古时做人的基本道德。
如果“孝悌忠信”代表了善行,那么“善”就是:人与人之间建立的适当和谐关系,是可以用来涵括所有具有正面道德价值的行为。
由此可知,“善”必须在人我相待的场合才能展现,而“仁”字“从人从二”,“仁”的构字颇具意味。《论语·颜渊》曰:“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”,可见孔子心中自我修养的理想境界是“仁”。
善与仁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。仁者由于真诚而感受行善之力由内而发,善者则未至于此。也就是说,善者行善,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,以及响应社会的舆论和共同期许,而未必发自内心。
自古以来,中国人喜欢强调人性本善,事实上,更加准确的讲法应该是人性向善。而要真正做到“善”,就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,在与群体相处时要明白善是自己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,从而修身养性,逐步做到人性向善、择善固执、止于至善三个层次。
起善念,境随心转
善念就在一转念间,就在举手投足中。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。一念起山崩地裂,一念灭风平浪静。其实,单凭一念做出的抉择实在太多。
《小窗幽记》里有言:“一念为善,吉神随之;一念之恶,厉鬼随之。”
一个人的际遇与境况会随着自己内心的改变而改变,内心宁静和谐,周围便充满明媚的阳光与和煦的春风;内心荒芜晦暗,周围便容易出现诸多烦心的事,挥之不去,让人整日惶惶不安。